用制度管人,用文化聚心

 

 

茅庐学堂 | 打造组织能力 助力战略落地

咨询、合作 | 15394275373(微信)

本文整理自茅庐专家专题分享

 

 

个人激励和职业发展系统,一定能激励员工吗?

 

多年以前,当雅达利(Atari)还是游戏设计领域的佼佼者时,一位具有营销专业背景的空降CEO希望改变公司毫无组织的混乱情况,根据以往经验设置了清晰的个人激励和职业发展系统,结果导致士气越来越低,甚至员工离职。这位CEO可能没意识到,这个管理动作跟公司保持创造力的文化,并不匹配。

 

所以,哪怕再厉害的经营管理动作,再完善的制度和流程,都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答案,一定要根据企业文化去做判断和取舍。

 

沙因教授认为:“企业文化和领导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,我们不可能抛开其中的一面而单独去理解另一面,领导者要做的唯一重要的事情,就是创造和管理文化。

 

文化中的使命愿景决定了我们为什么在一起、我们的方向是什么,也就是决定了“什么是正确的事”。而价值观则让我们成为自己,然后在某些关键的时刻永远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。

 

所以,文化代表了我们的追求、我们的态度、我们的原则。这些态度和原则会落到机制上和行为规范中,最后约束企业上上下下的员工,让我们一直是“我们”,让“做正确的事”和“正确的做事”在员工身上达到辩证统一,最终更好地支撑业务的顺畅落地。

 

这么讲,或许还有点抽象。今天就通过三个小故事,来跟你分享下文化领导力吧。

 

 

阿里早期为何放弃赚钱的业务?

 

“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”的使命,从阿里成立之初,也就是2000年确定至今,就没有变过。

 

阿里提出这个使命正是在中国加入WTO这个大背景之下。所以这个使命的对象,其实是有特指的:帮助中国的制造业,尤其是中小企业,打通产品出海的路径。

 

在这个使命的指引下,阿里做了件什么事情呢?

 

首先是砍掉了好几块业务。

 

其中包括为客户制作黄页,这是马老师接触互联网的第一单业务类型;包括给大公司提供互联网解决方案,例如主页邮箱;包括帮客户订酒店的业务等。这些业务都是当时盈利颇丰的。赚钱的、提供便捷的、从开始就延续下来的业务,都被砍掉了。

 

其次是做聚焦。究竟将焦点聚到哪里呢?

答案是:专注于“中国供应商”,全力布局B2B。

 

*图源网络

 

所谓“中国供应商”,就是最早的B2B电子商务平台。它致力于帮助国内中小企业拓展海外市场,通过提供一系列电子商务服务,如在线展示、营销推广、交易撮合等,帮助这些企业建立国际品牌形象,获取更多的订单和商机,从而帮助国内制造企业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。为此,阿里建立了大家熟知的“中供铁军”。在阿里巴巴的发展历程中,“中供”业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
 

所以在这个阶段上,企业文化帮助业务实现高度聚焦。

 

其实,当时在做战略取舍的过程中,内部是有犹豫和不舍的。

 

因为当时的阿里遇上互联网寒冬,还处于亏损的状态,如果放弃盈利的业务,全身心投入到未知中,是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决心。但最终,阿里选择遵从企业初心,遵从“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“使命,砍掉了赚钱的业务,聚焦、聚焦、再聚焦!

 

最终在2004年,中国供应商业务实现了盈亏平衡,此后更是成为阿里集团的“现金牛”。马老师曾感慨,“没有B2B,没有中供铁军,就不会有阿里巴巴。”这一切,无疑是对阿里坚持使命、勇于取舍的证明。

 

取舍是非常艰难的,因为取舍会涉及利益,它可能是营收绩效、可能是时间成本。舍不得,是人之本性。但既然认定了使命,就要敢于取舍,敢于付出代价,而且坚定地走下去。

 

所以文化,帮助我们去做取舍。

 

 

高规格接待老板,居然被怒骂?

 

在华为内部,流传这样一个故事。

 

一次,任正非到新疆办事处视察。办事处经理非常重视这件事,认为接待工作一定要上档次。于是他全市搜寻,终于找到一辆加长林肯,亲自带队去接任正非。

 

结果,任正非看到这个阵容的时候,把这个办事处经理臭骂了一顿:“你现在应该在客户那里,不是来接我!你们要屁股对着领导,脑袋对着客户!

 

华为的价值观第一条,就是“以客户为中心”。这其实是一个判断:当我们同时面对老板和客户的时候,应该把谁放在更高的优先级。在华为,客户的优先级永远应该永远排在老板前面。华为甚至还出台过一个制度:绝不搞迎来送往,不给上级送礼,不当面赞扬上级,把精力放在为客户服务上。

 

* 任正非,图源网络

 

那么,我们变换一个场景试试看。

 

假如你就是这个办事处经理。

 

你今天约好了跟当地的一个客户见面,这样的会面每个月都有一次。但很不巧,你被临时告知,今天任正非会带着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一起飞过来。能见这个伙伴的机会非常难得,一年只有一次,并且这个合作伙伴有可能帮助我们的客户在未来创造更大的价值。

 

提问,作为办事处经理的你,会怎么抉择?

 

当然,我们的思考依然要基于“以客户为中心”的价值观。这时候的思考逻辑就是:哪个选择能让你在这个区域里更好地服务客户,更好地提供客户价值?

 

很多人很好奇,文化怎么落到实际工作场景中,怎么帮助我们做管理?

 

价值观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参考和抓手。

 

因为每个企业都有制度和流程,但我们会发现,有些时候即使我们理解了制度和流程,依然无法下判断。就像上述场景,制度并不会很清晰的告诉我们,应该接待老板还是去见客户。这时候,价值观就可以帮我们一把。

 

当我们有了价值观和价值观对应的具体的行为描述之后,可以在制度和流程无法界定清楚时,在更深层次的原则层面帮我们做判断。

 

 

对于宰相而言,牛比人重要?

 

这个故事发生在西汉宣帝时期。

 

在西汉宣帝的治理下,国家繁荣,农事繁忙。一日,丞相丙吉出巡乡间。巡视时,忽见长安的游侠在斗殴,死伤遍地。但是丙吉目不斜视,直接挥了挥手,驱车而过。随行官吏都面面相觑,不由得心中充满疑惑:为何宰相不体察民情?

 

一行人继续前行。不久,队伍路过农夫赶牛。只见这头牛喘息如雷,舌吐热气蒸腾。此时,丙吉急令停车,派吏前去追问“此牛行几里矣?”

 

官吏疑惑,丞相对待牛的态度与对待群殴的态度截然相反,这不是把牛看得比别人重要吗?

 

* 故事插画,图源网络

 

丙吉淡然一笑,道出心声:“百姓斗殴,自有地方官吏按律处置,此非我丞相所宜亲问。而牛喘之异,关乎天时,春日不热而牛喘,恐阴阳失调,影响农桑,此乃国之大计,我不得不问。”大家才恍然大悟:丙吉之问,非问牛也,问的是天下苍生,问的是国泰民安。

 

这个故事,叫做“丙吉问牛”,主要是告诉我们:做人和做事,都要分清大小、轻重、缓急、内外。

 

这个道理,在企业文化和领导力的问题上亦同样适用。

 

我们在企业文化落地的时候,一定要把文化中的价值观落到具体的诠释和行为描述层面。唯有落到这个层面,才能让团队的员工拥有清晰的共事原则,减少组织的内耗,从而提高组织运转效率。

 

但面对不同层级,这个行为描述适用的场景是不一样的,所对应的动作的颗粒度也有所不同,我们要分清大小和缓急。

 

举个例子,阿里的第一条价值观是“客户第一,员工第二,股东第三”。在这条价值观下面,有四条行为描述,其中一条是“洞察客户需求,探索创新机会”。

 

* 阿里价值观“客户第一,员工第二,股东第三” 

 

对于高阶管理者而言,他们要思考的动作,可能是如何在制定战略的时候以客户价值为出发点;可能是如何在研发产品的时候将用户痛点作为重点考量因素。而落到业务一线或者市场一线的伙伴们,他们要思考的动作,可能是如何更好地走进客户,倾听客户声音,理解客户的需求。

 

所以,不同层次的管理者,在价值观行为描述之下,要有匹配各自层级和场景的动作。

 

 

/最后的话

 

文化之所以重要,是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在制度和流程达不到的地方,做一些取舍,做一些判断,做一些规约。这种力量是强大的、无意识的、心照不宣的。

 

如果我们想要使领导力更加高效,就必须让领导者们清楚的认知到:他们是企业文化创建者、发展者和管理者。

 

如何让管理者拥有这样的认知和意识?市场上划分了两个流派:“知信行” 和 “知行信”。

 

无论是先相信再跟着做,还是先做再相信,这都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。但正是这样润物细无声的过程,才能让文化的土壤不断肥沃,培育出具有无限生命力的参天大树。

 

 

 

 

· 如何发掘企业隐藏的组织心智?

· 如何从企业的土壤里刨出企业文化?

· 如何让企业文化深入人心?

 

茅庐学堂的《文化梳理共识项目》,通过访谈诊断+文化共创,由实战经验丰富的企业文化专家引导,带领企业核心管理层团队,回顾、萃取企业成功的经验,共识使命、愿景、价值观,制定切实有效的文化落地方案,让文化深入人心,打造企业发展内驱力。

 

 
想要深入了解《文化共识项目》
欢迎添加项目顾问微信 @茅庐学长
或致电 15394275373